当前位置:首页 > 11 > 正文

痛心!知名浙商、400亿A股公司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5岁…上个月还在主持会议

  • 11
  • 2023-02-12 05:00:25
  • 178
摘要: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2月11日晚间,杉杉控股有...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时报

  2月11日晚间,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发布讣告称,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先生因突发心脏疾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2月10日与世长辞,享年65岁。

痛心!知名浙商、400亿A股公司创始人郑永刚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5岁…上个月还在主持会议

  讣告表示,郑永刚先生爱党爱国,创立杉杉34年来,倾其毕生心血践行实业报国的坚定信念。他以极具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胆略,引领杉杉成为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部署企业战略转型和多元化布局,先后在时尚产业、锂电新能源材料、光学显示材料等领域成就斐然,是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民营企业家中的杰出代表。

  上述讣告称,郑永刚先生毕生倡导的“正直、负责、创新、担当”企业价值观,为公司凝聚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经营人才,为公司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讣告表示,翠柏凝春,天人同悲!杉杉全体同仁将继承郑永刚先生的遗志,以建设令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为奋斗目标,持续创新,勇毅前行。

  杉杉控股是近年传统产业企业成功转型的典范之一。

  根据杉杉控股的官网介绍,杉杉企业1989年由郑永刚创建于浙江宁波。30多年来,杉杉从单一的服装业务稳健发展成为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等产业的全球领先高科技集团。杉杉自2002年起连续20年入榜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以531亿元销售额位居373位。

  新能源锂电材料是杉杉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二十余年持续投入,杉杉已在上海、宁波、包头、眉山、宁德、郴州、湖州、长沙、石嘴山、衢州、东莞、昆明等地设有多家生产企业,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正极及电解液领域全球最大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预计2022年底,杉杉科技石墨化产能将超过10万吨,负极产品产能将达到20万吨。

  杉杉锂电材料技术研发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杉杉股份旗下拥有3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负极、正极、电解液)、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极、正极)、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电解液)、2个博士后工作站,参与国标制订,拥有400多项技术专利。

  2021年-2022年,杉杉科技眉山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昆明3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负极材料上海临港项目、宁波硅基负极材料4万吨一体化项目相继落定开工,杉杉负极材料进入一个新的规模量级。

  2021年5月20日,杉杉股份与巴斯夫合资成立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正极活性材料和正极材料前驱体,双方将通过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以及客户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全面提升合资公司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

  2021年2月,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进军LCD偏光片市场,以创新技术能力和关键解决方案,实现偏光片本土化的超越发展,杉杉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偏光片生产企业。

  2021年6月,杉金光电年产5000万平方米偏光片绵阳基地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50亿元在绵阳高新区建设偏光片一期项目,包括2条超宽幅和宽幅偏光片生产线。2021年杉金光电在张家港、广州、绵阳新建6条产线,一共拥有南京4条、广州4条、苏州2条、绵阳2条共12条全球领先的生产线。广州、苏州、绵阳新建6条超宽幅和宽幅产线达产后,杉金光电总产能将达到3亿平方米。

  郑永刚为A股上市公司杉杉股份(600884.SH)的实际控制人,杉杉股份目前总市值超过400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8.4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2.09亿元。

  根据杉杉股份的官网,杉杉股份公司成立于1992年,自1996年A股上市以来由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服装企业转型为新能源产业领军企业,现有业务覆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包括锂离子电容、动力电池PACK)、能源管理服务和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新能源业务,以及服装、创投和融资租赁等业务,其中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公司主要的业绩来源及未来发展重点。经过多年发展,杉杉股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并一直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领导者。2021年,杉杉股份成功并购LG化学偏光片,驶入极具价值的“黄金赛道”,形成“双主业、双驱动”发展新格局。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注意到,杉杉控股官网显示,杉杉企业1月12日召开2023年度经济工作会议,郑永刚主持会议并作主题报告。会议中提到,杉杉企业要向实而行,做强产业,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价值;要继续做减法、去杠杆,加快处置非主业资产。

  责编:叶舒筠

  校对:祝甜婷

发表评论